主頁 > 知識庫 > Java源碼分析:深入探討Iterator模式

Java源碼分析:深入探討Iterator模式

熱門標(biāo)簽:團(tuán)購網(wǎng)站 服務(wù)器配置 阿里云 電子圍欄 科大訊飛語音識別系統(tǒng) 銀行業(yè)務(wù) Mysql連接數(shù)設(shè)置 Linux服務(wù)器
java.util包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集合類。本文將從分析源碼入手,深入研究一個集合類的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,以及遍歷集合的迭代模式的源碼實(shí)現(xiàn)內(nèi)幕。

  下面我們先簡單討論一個根接口Collection,然后分析一個抽象類AbstractList和它的對應(yīng)Iterator接口,并仔細(xì)研究迭代子模式的實(shí)現(xiàn)原理。

  本文討論的源代碼版本是JDK 1.4.2,因?yàn)镴DK 1.5在java.util中使用了很多泛型代碼,為了簡化問題,所以我們還是討論1.4版本的代碼。

  集合類的根接口Collection

  Collection接口是所有集合類的根類型。它的一個主要的接口方法是:

  boolean add(Object c)

  add()方法將添加一個新元素。注意這個方法會返回一個boolean,但是返回值不是表示添加成功與否。仔細(xì)閱讀doc可以看到,Collection規(guī)定:如果一個集合拒絕添加這個元素,無論任何原因,都必須拋出異常。這個返回值表示的意義是add()方法執(zhí)行后,集合的內(nèi)容是否改變了(就是元素有無數(shù)量,位置等變化),這是由具體類實(shí)現(xiàn)的。即:如果方法出錯,總會拋出異常;返回值僅僅表示該方法執(zhí)行后這個Collection的內(nèi)容有無變化。

  類似的還有:

  boolean addAll(Collection c);
  boolean remove(Object o);
  boolean removeAll(Collection c);
  boolean remainAll(Collection c);

  Object[] toArray()方法很簡單,把集合轉(zhuǎn)換成數(shù)組返回。Object[] toArray(Object[] a)方法就有點(diǎn)復(fù)雜了,首先,返回的Object[]仍然是把集合的所有元素變成的數(shù)組,但是類型和參數(shù)a的類型是相同的,比如執(zhí)行:

  String[] o = (String[])c.toArray(new String[0]);

  得到的o實(shí)際類型是String[]。

  其次,如果參數(shù)a的大小裝不下集合的所有元素,返回的將是一個新的數(shù)組。如果參數(shù)a的大小能裝下集合的所有元素,則返回的還是a,但a的內(nèi)容用集合的元素來填充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如果a的大小比集合元素的個數(shù)還多,a后面的部分全部被置為null。

  最后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iterator(),返回一個Iterator(迭代子),用于遍歷集合的所有元素。

  用Iterator模式實(shí)現(xiàn)遍歷集合
  
  Iterator模式是用于遍歷集合類的標(biāo)準(zhǔn)訪問方法。它可以把訪問邏輯從不同類型的集合類中抽象出來,從而避免向客戶端暴露集合的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。

  例如,如果沒有使用Iterator,遍歷一個數(shù)組的方法是使用索引:

  for(int i=0; i
  而訪問一個鏈表(LinkedList)又必須使用while循環(huán):

  while((e=e.next())!=null) { ... e.data() ... }

  以上兩種方法客戶端都必須事先知道集合的內(nèi)部結(jié)構(gòu),訪問代碼和集合本身是緊耦合,無法將訪問邏輯從集合類和客戶端代碼中分離出來,每一種集合對應(yīng)一種遍歷方法,客戶端代碼無法復(fù)用。

  更恐怖的是,如果以后需要把ArrayList更換為LinkedList,則原來的客戶端代碼必須全部重寫。

  為解決以上問題,Iterator模式總是用同一種邏輯來遍歷集合:
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er(); it.hasNext(); ) { ... }

  奧秘在于客戶端自身不維護(hù)遍歷集合的"指針",所有的內(nèi)部狀態(tài)(如當(dāng)前元素位置,是否有下一個元素)都由Iterator來維護(hù),而這個Iterator由集合類通過工廠方法生成,因此,它知道如何遍歷整個集合。

  客戶端從不直接和集合類打交道,它總是控制Iterator,向它發(fā)送"向前","向后","取當(dāng)前元素"的命令,就可以間接遍歷整個集合。

  首先看看java.util.Iterator接口的定義:

 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{
  boolean hasNext();
  Object next();
  void remove();
  }

  依賴前兩個方法就能完成遍歷,典型的代碼如下:
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or(); it.hasNext(); ) {
  Object o = it.next();
  // 對o的操作...
  }

  在JDK1.5中,還對上面的代碼在語法上作了簡化:

  // Type是具體的類型,如String。
  for(Type t : c) {
  // 對t的操作...
  }


  每一種集合類返回的Iterator具體類型可能不同,Array可能返回ArrayIterator,Set可能返回SetIterator,Tree可能返回TreeIterator,但是它們都實(shí)現(xiàn)了Iterator接口,因此,客戶端不關(guān)心到底是哪種Iterator,它只需要獲得這個Iterator接口即可,這就是面向?qū)ο蟮耐Α?
   Iterator源碼剖析

  讓我們來看看AbstracyList如何創(chuàng)建Iterator。首先AbstractList定義了一個內(nèi)部類(inner class):

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{
  ...
  }

  而iterator()方法的定義是:

 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() {
  return new Itr();
  }

  因此客戶端不知道它通過Iterator it = a.iterator();所獲得的Iterator的真正類型。

  現(xiàn)在我們關(guān)心的是這個申明為private的Itr類是如何實(shí)現(xiàn)遍歷AbstractList的:

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{
  int cursor = 0;
  int lastRet = -1;
  int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
  }

  Itr類依靠3個int變量(還有一個隱含的AbstractList的引用)來實(shí)現(xiàn)遍歷,cursor是下一次next()調(diào)用時元素的位置,第一次調(diào)用next()將返回索引為0的元素。lastRet記錄上一次游標(biāo)所在位置,因此它總是比cursor少1。

  變量cursor和集合的元素個數(shù)決定hasNext():

  public boolean hasNext() {
  return cursor != size();
  }

  方法next()返回的是索引為cursor的元素,然后修改cursor和lastRet的值:

  public Object next() {
 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
  try {
  Object next = get(cursor);
  lastRet = cursor++;
  return next;
  } catch(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) {
 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;
 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();
  }
  }

  expectedModCount表示期待的modCount值,用來判斷在遍歷過程中集合是否被修改過。AbstractList包含一個modCount變量,它的初始值是0,當(dāng)集合每被修改一次時(調(diào)用add,remove等方法),modCount加1。因此,modCount如果不變,表示集合內(nèi)容未被修改。

  Itr初始化時用expectedModCount記錄集合的modCount變量,此后在必要的地方它會檢測modCount的值:

 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() {
  if (modCount != expectedModCount)
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();
  }

  如果modCount與一開始記錄在expectedModeCount中的值不等,說明集合內(nèi)容被修改過,此時會拋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。

  這個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是RuntimeException,不要在客戶端捕獲它。如果發(fā)生此異常,說明程序代碼的編寫有問題,應(yīng)該仔細(xì)檢查代碼而不是在catch中忽略它。

  但是調(diào)用Iterator自身的remove()方法刪除當(dāng)前元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,因?yàn)樵谶@個方法中會自動同步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:

  public void remove() {
  ...
  AbstractList.this.remove(lastRet);
  ...
  // 在調(diào)用了集合的remove()方法之后重新設(shè)置了expectedModCount:
  expectedModCount = modCount;
  ...
  }

  要確保遍歷過程順利完成,必須保證遍歷過程中不更改集合的內(nèi)容(Iterator的remove()方法除外),因此,確保遍歷可靠的原則是只在一個線程中使用這個集合,或者在多線程中對遍歷代碼進(jìn)行同步。

  最后給個完整的示例:

  Collection c = new ArrayList();
  c.add("abc");
  c.add("xyz");
  for(Iterator it = c.iterator(); it.hasNext(); ) {
  String s = (String)it.next();
  System.out.println(s);
  }

  如果你把第一行代碼的ArrayList換成LinkedList或Vector,剩下的代碼不用改動一行就能編譯,而且功能不變,這就是針對抽象編程的原則:對具體類的依賴性最小。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:
  • 淺談java Iterator.remove()方法的用法(詳解)
  • java集合_淺談Iterable和Iterator的區(qū)別
  • Java集合Iterator迭代的實(shí)現(xiàn)方法
  • 詳解Java中的迭代迭代器Iterator與枚舉器Enumeration
  • java集合迭代器Iterator中的remove陷阱
  • Java設(shè)計(jì)模式之迭代模式(Iterator模式)介紹
  • java使用iterator遍歷指定目錄示例分享
  • java使用listIterator逆序arraylist示例分享
  • Java設(shè)計(jì)模式之Iterator模式介紹
  • Java集合框架中迭代器Iterator解析

標(biāo)簽:蚌埠 大理 衢州 衡水 棗莊 廣元 萍鄉(xiāng) 江蘇

巨人網(wǎng)絡(luò)通訊聲明:本文標(biāo)題《Java源碼分析:深入探討Iterator模式》,本文關(guān)鍵詞  ;如發(fā)現(xiàn)本文內(nèi)容存在版權(quán)問題,煩請?zhí)峁┫嚓P(guān)信息告之我們,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。本站內(nèi)容系統(tǒng)采集于網(wǎng)絡(luò),涉及言論、版權(quán)與本站無關(guān)。
  • 相關(guān)文章
  • 收縮
    • 微信客服
    • 微信二維碼
    • 電話咨詢

    • 400-1100-2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