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為什么要用lua腳本操作redis數(shù)據(jù)庫?
1.減少開銷–減少向redis服務器的請求次數(shù)
2.原子操作–redis將lua腳本作為一個原子執(zhí)行
3.可復用–其他客戶端可以使用已經(jīng)執(zhí)行過的lua腳本
4.增加redis靈活性–lua腳本可以幫助redis做更多的事情
lua腳本本身體積小,啟動速度快.
因此,從redis 2.6.0開始,redis在服務器端內(nèi)置lua解釋器,下面話不多說了,來開始本文的正文:
最近在配合移動端調(diào)試的時候,被抓去debug一個在清除redis緩存之后才會出現(xiàn)的網(wǎng)關錯誤。于是打開服務器上的log定位到類似錯誤:
[error] 7#7: *12030 lua entry thread aborted: runtime error: /data/share/apps/lua/access_check.lua:133: bad argument #1 to 'decode' (string expected, got userdata)
該段代碼的主要作用是在openresty中l(wèi)ua讀取redis中數(shù)據(jù)并解碼為json:
local access_token = redis_client:read_by_key(token_key)
if access_token == nil then
-- do something...
return false
end
local obj_token = cjson.decode(access_token)
-- do something
通過查詢資料得知原因:lua讀取redis數(shù)據(jù)返回結果為空時,返回的結果不是nil而是userdata類型的ngx.null。
為什么要這么設計?
因為nil在lua中有特殊的意義,如果一個變量被設置為nil相當于告知該變量未定義(不存在)一樣,如果把redis查詢的結果為空設置為nil,而該查詢的key對應在redis中又是存在的,就無法把查詢?yōu)榭蘸臀炊x區(qū)分開來了,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。所以必須使用一個userdata類型的值來表示這個查詢記錄為空,但是又不等同于未定義變量(ngx.null)。
因此,代碼做如下修改即可:
local access_token = redis_client:read_by_key(token_key)
if access_token == ngx.null or access_token == nil then
-- do something...
return false
end
local obj_token = cjson.decode(access_token)
-- do something
總結
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(nèi)容了,希望本文的內(nèi)容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,如果有疑問大家可以留言交流,謝謝大家對腳本之家的支持。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:- 簡介Lua腳本與Redis數(shù)據(jù)庫的結合使用
- Nginx+Lua+Redis構建高并發(fā)Web應用
- 詳解利用redis + lua解決搶紅包高并發(fā)的問題
- 利用nginx+lua+redis實現(xiàn)反向代理方法教程
- 利用Lua定制Redis命令的方法詳解
- Go語言中通過Lua腳本操作Redis的方法
- Redis執(zhí)行Lua腳本的好處與示例代碼
- redis中如何使用lua腳本讓你的靈活性提高5個逼格詳解
- Redis如何使用lua腳本實例教程
- phpredis執(zhí)行LUA腳本示例代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