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TIME:2018-12-03 21:04
這段時間,伴侶圈的人又遭遇“中年危機”了,從黑豹樂隊的保溫杯再到公眾號@ 36 氪頒發(fā)的被多個平臺轉載的文章《人到中年,職場半坡 | 深氪》,幾乎每隔一段時間,“中年危機”都會被人拿出來討論一番。
大家在談論“中年危機”的時候,到底是在談論什么呢?類似于這種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在伴侶圈發(fā)作的話題,新媒體運營者都是如何選擇本身的話題角度,寫出適合本身公眾號定位且能夠引起傳播的文章呢?這兩天我閱讀了近百篇的關于“中年危機”的文章,將其歸類后,我發(fā)現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為 6 類:
1.熱點追蹤類
在“中年危機”這個話題下,很多追熱點的文章多是《中年危機的 8 大表示,你看你中了幾個?》、《本來中年危機是這樣的表示》這樣的感覺。
這些文章是在爆出“中年危機”這一事件的時候,立馬跟上這件事情,搶速度出文章,不消深刻地評論或者分析,只需要將事件前后講述清楚,告訴讀者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,能讓讀者第一時間有共鳴感和參與感即可。這類文章的特點是具有時效性,必然程度上搶占第一波流量,牢牢占據讀者話題討論的制高點。
并且內容結構也比較簡單,只需要列出“中年危機”的特點即可,簡單粗暴,直奔主題。
2.深度評論類
如果無法第一時間蹭一波熱點,那么久可以嘗試在時間上稍靠后、內容方面偏深度的文章類型。這種類型的文章,主要是分析了到底什么是“中年危機”以及為什么大家總會談論“中年危機”。
好比公眾號@蘿嚴肅頒發(fā)的《試著討論:到底什么才叫中年油膩鄙陋?》一文則是代入明星的一些場景下的表示,表達“長得好的未必就不油膩,有肌肉的也未必就不油膩”,“心不油膩,外表自然不油膩,刻意諂媚也油膩啊”。
公眾號@叔的刀法頒發(fā)的《保溫杯的暗影下:為什么這一代人的中年來得特別早》一文中,講到“中年就要隱忍,減少存在感,而不是張牙舞爪地跟年輕人搶功名,跟老年人搶尊重”,“倒是小孩子們更喜歡談論中年危機,現在連 85 后都中年危機了。我覺得也不完全是傲嬌,更像是時代的隱喻。 85 后特別敏感”。
3.人物故事類
“中年危機”,更容易讓讀者對這 4 個字產生共鳴的方法,我想莫過于通過講述人物故事,展示這個群體的一些經歷,更能呼應“中年危機”帶來的焦慮感更好的了。這個角度,還可以通過一些雞湯文來放大感情,讓讀者感同身受。通過不雅觀察,這次這種類型的文章確實還是挺多的。這里我將其分為 2 類:
第一,描述可能經歷“中年危機”的群體的故事:
@ 36 氪頒發(fā)了文章《人到中年,職場半坡 | 深氪》和《“到了阿誰時候,我還有競爭力嗎?”|60 萬人對中年危機的焦慮與回答》,,前者是描述了一些經歷過“中年危機”或者正在經歷“中年危機”的人的一些心理、生活和職場的表示,后者則是匯集了讀者們對于“中年危機”這個話題本身的回答。
此外,諸如@十點讀書頒發(fā)的《恭喜第一波 90 后迎來中年危機》、@談心社頒發(fā)的《第一批被 00 后氣死的 80 后》以及@Spenser頒發(fā)的《三十歲的中年危機》也是走的這樣的風格。
第二,描述和前面提到的可能經歷“中年危機”這個群體對立的群體的故事:
有經歷過“中年危機”和正在經歷“中年危機”的人,那么就有還未經歷“中年危機”的人。這些人現在是怎樣的一種狀態(tài)?這些人和那些經歷“中年危機”的人比擬較,有什么差別?
好比@淘寶網頒發(fā)的《你還在中年危機? 90 后已經月入百萬了!》一文,就是描述了幾位 90 后所取得的成就,一方面展示出 90 后的積極進取,另一方面也放大了“中年危機”帶來的焦慮感。此外,@PingWest品玩頒發(fā)的《一個小學生的中年危機》亦是如此。
綜合來看,人物故事類文章的兩種類型,幾乎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描述人的經歷,有配景有細節(jié),有能夠勾起人情緒的詞匯,講完故事后會在后面再輸出一些本身的看法,頒發(fā)本身的一些解讀。從時間上來看,也不需要具有時效性。并且,對于公眾號的內容定位要求也不是很明顯、很刻意。情感類的公眾號可以寫,科技互聯網類的公眾號亦可。